2月4日,欧洲海事安全局(EMSA)与欧洲环境署(EEA)联合发布第二版《欧洲海洋运输环境报告》。该报告基于全面更新的数据,深入分析了海运业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及温室气体排放等领域对环境的影响,揭示了海运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所面临的严峻环境挑战。
海洋运输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对能源安全和就业创造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海运业对大气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 甲烷排放激增:2018年至2023年间,海运业的甲烷排放量至少翻倍,2022年占运输部门甲烷总排放量的26%,主要原因是液化天然气(LNG)使用量的增加。
- 空气污染问题:尽管欧盟硫氧化物(SOx)排放量自2014年以来下降了约70%(得益于北欧硫排放控制区的实施),但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在2015年至2023年间平均增长了10%,2022年占交通相关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9%。
- 水污染加剧:海运业通过石油泄漏、灰水排放等途径造成水污染。开环式废气净化系统(EGCS)的水排放占允许排放量的98%,而2014年至2023年间,游轮运营产生的灰水排放增加了40%。
- 水下噪音污染: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区域的水下辐射噪声(URN)水平较高,但相关缓解措施有望在2030-2050年间将URN减少70%。
- 海洋垃圾问题:尽管渔业和航运产生的海洋垃圾在过去十年减少了一半,但集装箱丢失导致的塑料颗粒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 海床生态破坏:约27%的欧洲近岸海床受到海运活动(如港口扩建、疏浚和锚泊)的影响,其中5%面临严重破坏。
- 外来物种入侵:航运是欧洲60%非本地物种和56%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引入途径。
- 碰撞风险上升:2017年至2022年,海运密度增加导致所有海洋区域的Natural 2000保护区与动物的碰撞风险显著上升。
EEA指出,海运业亟需加大力度减少碳足迹和环境影响,加速向更清洁燃料、可持续港口和航运实践的转型。创新技术和管理优化将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欧盟接下来将通过立法措施(如将海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和资金支持(如创新基金)推动行业脱碳。
随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在2024年扩展至海洋运输,欧盟成为首个为船舶温室气体排放设定碳价格的司法管辖区。自2025年起,Fuel EU Maritime法规生效,鼓励使用低碳燃料和动力解决方案,并为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温室气体燃料标准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