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市监认证发〔2024〕124号)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认证目录(第一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国家认监委制定了第一批17种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专用实施规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电动能源使用虽然极大减少甚至消除汽车尾气排放,但同时也逼迫汽车生产阶段走向脱碳。作为汽车生产过程中最主要高排放源之一,钢铁占据不同种类汽车的16%-27%嵌入式排放,而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排放热点主要来源于其初级生产环节所使用的煤炭,因此,增加绿色钢铁的使用有助于推动该行业的脱碳进程。
202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并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5个零碳园区分别为云南宜良产业园区、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及绿色能源片区)、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云南华坪产业园区(石龙坝清洁载能产业片区)。这些园区聚焦资源循环经济、有色金属、绿色能源、钠离子电池等重点产业,在实现路径上各有特点。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形成以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
2025年8月18日,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EU) 2023/1542)中的核心章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正式生效。所有在欧盟销售电池的生产商都必须在相关的成员国完成EPR注册并获得有效的ERP注册号,从而避免面临罚款或商品下架的风险。瑞旭建议出海电池企业及时完成EPR注册,确保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获得进入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025年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第三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此次发布的方法学共涉及四项内容: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以及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