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将工业园区分为资源加工、绿色高载能、外向出口、优势产业主导等不同类型工业园区。主要实施路径为清洁能源规模利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智慧能碳系统建设,并且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固碳和碳汇开发为补充手段。到2027年,力争在全省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在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统计核算、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发新的增长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该《工作方案》还明确了工作程序:
(1)编制试点方案。根据附件1(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条件(试行))筛选符合条件的园区,根据附件2(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方案编制指南(试行)),编制试点建设方案。考核评估根据附件3(四川零碳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附件4(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计算。
(2)市(州)审核推荐。优先推荐绿色发展态势良好、试点条件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等领域以及具备绿电直供基础的园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3)确定试点名单。
(4)定期跟踪评估。试点建设期满1年后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协调解决试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进展缓慢的及时调整出试点名单。
(5)组织验收推广。
瑞旭解读
园区作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区,承载着大量的工业生产活动。零碳园区对于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化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这一理念下,环保不再是单纯的成本消耗型行业,而是转变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然而,零碳园区建设同时面临技术、成本、标准三重挑战:关键技术如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存储及精准碳监测技术尚未突破,成本效率未达需求;高额基建投入与回报周期长构成经济压力;统一标准与评估体系缺失导致建设成效难以量化,制约行业协同发展。
零碳园区是落实“双碳”战略的标杆载体,将在产业低碳升级、生态质量改善、绿色生活范式构建等方面形成核心驱动力。作为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支点,其协同减排效应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值得期待,同时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多方协作加速规模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