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问答·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作者:访问次数:43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6.3亿吨、成交额430.3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价格稳中有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运行,已公示63个减排项目。

“一年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加强,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碳市场功能不断显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助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夏应显介绍,生态环境部持续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推动碳市场激励先进、约束落后政策作用持续发挥,“我们进一步优化核算核查方法,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效燃煤机组、供热机组和燃气机组的支持力度,大型高效发电机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不断提高。”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相关工作,加强市场管理,提升市场活力,加快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持之以恒做好数据质量管理,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夏应显说。

针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交易机制,针对项目业主、审定核查机构等不同主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经营主体行为;常态化开展方法学公开遴选和评估,适时更新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和额外性论证方式,扩大市场支持领域;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记者 寇江泽)

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