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升级,全球气候行动遭重创
发布时间:作者:访问次数:36

近日,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加征关税政策以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及全球钢铁、铝和汽车产品为主要目标,引发多国报复性关税,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这一政策不仅威胁全球经济增长,还对清洁技术产业、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核心参与者,在关税政策下面临直接冲击与间接挑战,同时也在全球市场中迎来新的竞争机遇。

对中国清洁技术产业的直接打击

锂电池与太阳能产品受限: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清洁技术产品(如锂电池)加征关税,直接影响其出口(202312月进口额达19亿美元)。中国太阳能企业通过东南亚生产基地出口美国的产品(占美进口总量80%)也面临间接关税压力,削弱其成本优势。

关键矿物反击:中国可能限制对美国出口石墨、稀土金属等关键矿物,阻碍美国电池和风电设备生产,形成双向供应链制约。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供应链中断利好中国:墨西哥、加拿大汽车供应链受关税冲击,叠加钢铁、铝成本上涨,削弱美国车企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能力。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凭借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可能加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间接市场扩张:中国对美电动汽车出口量虽小,但全球供应链混乱可能推动其向欧盟等开放市场扩张,进一步巩固国际竞争力。 

全球气候行动的连锁影响

清洁技术价值链受挫:美国对钢铁、铝等原材料加税,抬高风电机、电动汽车制造成本,拖累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国产能过剩的太阳能板、电池等产品可能转向欧盟市场,冲击其本土清洁技术产业。

美国气候政策倒退:特朗普政府削减《通胀削减法案》补贴并退出《巴黎协定》,削弱全球气候合作动力,间接影响中国参与的全球减排框架。

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复杂化

资源民族主义加剧:美国依赖进口的关键矿产(如锂、铜)可能因加拿大、墨西哥的反制措施(出口税、禁令)面临供应短缺,进一步威胁清洁技术生产。中国作为全球关键矿产加工大国,可能通过控制供应链增强议价权。

总而言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形成双重效应,在短期内直接冲击清洁技术出口与供应链,而长期则可能因美国车企转型滞后及全球市场格局变化,为中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创造扩张机遇。然而,贸易壁垒导致的全球清洁技术成本上升与供应链断裂,将延缓能源转型进程,加剧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中国需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及多边合作(如金砖、G20框架)化解外部压力,同时巩固在全球绿色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最终,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增强其竞争力,反而可能加速中国在全球清洁经济中的崛起。

 

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上海瑞旭绿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系。